金秋时节,校园的桂花即将绽放,但蚊虫的活跃期仍未结束。为保障师生健康,这份“开学防蚊五维防护体系”助你科学防蚊,安心启航!
一、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
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(花蚊子)的叮咬是传播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疾病的主要途径它们偏好在积水处繁殖,如花盆托盘、水桶、轮胎等,每天早上7:00-9:00,下午5:00-7:00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时间。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肉关节疼痛、皮疹等症状。
二、宿舍防护盾,打造无蚊安全岛
1.白色透明蚊帐:睡眠的“隐形结界”
选择标准:选用白色透明支架蚊帐,长宽高可调节且便于整理,也避免蚊虫藏匿。
安装技巧:睡前检查四角是否压紧床垫,形成封闭空间,让蚊子“无缝可钻”。
2.安全驱蚊液:随身携带的“化学武器”
成分要求: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含避蚊胺等的驱蚊液,效果持续4~6小时。
禁用清单:拒绝蚊香、电蚊香片,防止火灾隐患及化学残留。
3.积水清理:切断蚊虫“生产线”
盆盆罐罐倒扣放置控干水分,倒空花盆托盘、空调冷凝水槽、阳台角落的积水,水养植物改成沙土种植。储水容器加盖封好,保持桌边、储物柜干净整洁无积水。
三、个人防护甲,构建移动防蚊罩
1.浅色长袖+长裤:蚊子的“视觉迷宫”
穿搭技巧:选择米白、浅蓝等浅色系衣物,减少皮肤暴露,降低被叮咬概率。
2.驱蚊液使用“三步法”
① 提前喷涂:出门前20分钟将驱蚊液喷于手掌,均匀涂抹在手腕、脚踝、颈部。
② 重点补涂:出汗后及时补喷,保持防护效力。
③ 避免误区:不直接喷在伤口或黏膜处,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。
3.规避高危区域
远离草丛、水池、树荫等蚊虫聚集地,课间避免在此类区域逗留。
四、校园防护网,织密公共驱蚊屏障
1.教室通风:让空气成为“天然驱蚊剂”
定时开窗:每日开窗通风30分钟,每日至少三次,促进空气流通,减少蚊虫滞留。
2.公共区域消毒:阻断病毒传播链
重点清洁:门把手、课桌椅、楼梯扶手每日用酒精湿巾擦拭,高频接触区域每2小时消毒一次。
五、健康哨兵,自我监测与应急指南
1.返校前健康筛查
旅居史报备:若近期去过蚊媒疾病高发地区,返校后需主动完成14天健康监测。
监测内容:每日测量体温,观察是否出现皮疹、关节痛、突发高热等症状,并记录详细时间线。
2.症状应急处理流程
发现异常怎么办?
① 立即记录:用手机备忘录记录症状出现时间、体温变化、皮疹位置等信息。
② 火速就医:佩戴口罩前往发热门诊,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、蚊虫叮咬史及症状细节。
③ 全程防护:就医途中穿长袖长裤,喷涂驱蚊液,避免二次叮咬。
3.康复返校标准
传染病症状完全消失后,凭医院开具的“传染病复课证明”前往医务室登记返校。
当第一片落叶轻拂肩头,当桂花的香气弥漫在无蚊的空气中,我们期待与你在校园重逢。让我们以科学为盾,以行动为剑,共同筑起健康的防线,开启元气满满的新学期!
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
2025年8月2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