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回望青春岁月,共话南山情深。10月25日,绵阳南山中学高80级校友,怀揣着对母校的深切眷恋 “回家” 团聚,共赴一场跨越四十五载的青春之约。45年风雨兼程,45年岁月如歌,曾经的少年青丝染霜,却始终记得,南山是他们成长的沃土,是走向世界的启航点,更是生命中永远无法忘却的精神故土。
“得知各位校友今天回家,我心里满是激动,虽然在外地没能当面迎接,但南山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位师生,都在盼着大家归来!” 在外出差的学校党委书记徐勇致电欢迎,满是热忱与牵挂。“45年前,你们在南山的课堂上汲取知识,在运动场挥洒汗水,从南山奔赴人生赛场。45年后,你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,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,这不仅是你们自己的骄傲,更是南山的荣光!”

学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王黎为校友们佩戴南山校徽,校友代表向母校赠送“春风化雨,桃李成蹊”纪念牌匾。“这些年,南山中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在硬件设施升级、师资队伍建设、特色课程开发上不断发力,赓续南山优良传统,弘扬教育家精神,为新一代南山学子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。今天你们重走校园,看到新建的校史馆、自然科普馆、实验楼、智慧运动场、艺体馆等,都是母校发展的见证。我想告诉大家,你们牵挂的家,一直在变得更好!”王黎化身 “向导”,陪伴校友们重走校园的每一处熟悉角落,从镌刻着南山历史脉络的 “延贤路”,到承载着无数晨读记忆的 “明轩亭”;从记录着百年南山发展轨迹的校史馆,到见证过青春汗水的运动场…… 每一步前行,都是与旧时光的温柔重逢。

“我是81年从南山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,这次重返校园,心情特别激动,现在的南山,校园环境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我发现南山中学‘爱国读书、求实向上’的校训,‘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,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’的办学理念是没有改变的,我感到特别的自豪。”校友杨玫驻足于折桂楼广场,声音难掩激动。45年过去了,校园的建筑添了新颜,道路也有了名字,但记忆里的坐标从未偏移。在校史馆内,杨玫指着展柜中一份泛黄的班级名录,脱口而出 “大家快看,这个就是我们80级1班!” 在场众人瞬间被拉回那个蝉鸣阵阵、笔墨飘香的少年时代。指尖拂过展陈的老照片、旧校徽,那些一起晨跑、一起刷题、一起在食堂抢饭的日子,时而让大家捧腹大笑,时而又陷入深沉的回忆,眼角的笑意与眼底的湿润,都是时光最真挚的馈赠。
“我在南山度过了初中和高中的岁月,80年从南山考入清华大学。当初的南山,给我们带了很多美好的回忆,二道堰、三道堰,都在我的印象深处。南山培育了我成长,让我在这里收获知识,收获快乐,如今我也为南山争了光,我以南山为骄傲!”校友罗苓隆谈到。

走在运动场,校友们拿起球拍,虽不复当年的迅捷身手,却依旧兴致勃勃,挥拍、扣杀间,仿佛还是那个在课间十分钟争分夺秒打球的少年。汗水浸湿了衣衫,笑声回荡在球场,同窗间的默契与情谊,在小小的球台间再度升温。
在食堂这个承载着“舌尖上的南山” 记忆的地方。一份熟悉的自助餐,一盘盘经典的小炒,味蕾的记忆瞬间被唤醒,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课间抢座、分享饭菜的青涩时光。“还是当年的味道!” 简单的一句话,藏着对母校最朴素的眷恋。
“我是80年从南山毕业的,我的父母都是南山中学的教师,南山中学给我树立了‘爱国读书,报效祖国’的理想信念。这里于我们,不仅是一所学校,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。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。南山中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,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,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希望母校不忘教育初心,越办越好,再续辉煌,培养更多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创新人才。”谈及母校,校友郭亮的话语中满是感恩。45年前,他们从南山出发,带着 “爱国读书,求实向上” 的校训奔赴各行各业。现在他们重返母校,看到的是更加现代化、运动化、园林化的校园,感受到的是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,但在南山,唯一不变的是南山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底色。
王黎在与校友交流时谈到:“南山的发展,离不开每一位校友的关注与支持。而校友们的每一份成就,都是南山最闪亮的名片。” 四十五载岁月流转,南山与校友们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,母校是校友永远的 “精神港湾”,校友是前行发展路上最坚实的 “后盾”。
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,离别时,校友们纷纷合影留念,约定下一次的相聚。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,“桃李归南山,相逢仍少年” 的深情告白,永远留在了南山校园里,成为跨越时光的温暖回响。